【民正新聞記者:蔡永源,蔡慧茹台南報導】49歲男性就診時表示常覺口酸苦,喉中有痰感咳不出,飯後易出現噯氣、反胃、腹脹氣的症狀,問診發現患者工作壓力大,加上進食習慣快、常囫圇吞棗,又缺乏運動,因而出現「胃氣上逆」胃食道逆流的症狀。

胃食道逆流的盛行率約25%,比較典型的症狀為(1)心口灼熱感(2)胃容物逆流至咽喉部之感覺,特別是飯後。患者也可能有其它症狀表現如:(1)非心因型胸痛(2)慢性咽喉炎(表現聲音沙啞或是清喉嚨的動作)(3)氣喘(4)慢性咳嗽。其中慢性咳嗽的原因中,胃食道逆流為常見原因的第三名,僅次於鼻涕倒流及氣喘。
造成胃食道逆流的原因很多,如賁門鬆弛、胃排空障礙、腹壓過大、藥物影響、飲食習慣不佳、生活壓力等;中醫認為主要與脾、胃、肝不和相關。食物透過胃的受納和脾的運化,加上肝的氣機調節,能讓我們的飲食透過消化吸收,再將營養物質運送到全身運用;若脾升清、胃降濁和肝疏泄的功能出現異常,就可能出現胃氣上逆(胃食道逆流)的症狀,若放著不管,嚴重可能導致食道黏膜病變,不可不慎。
常見使用治療的中藥有(1)柴胡疏肝散:疏肝泄熱,和胃降逆。(2)龍膽瀉肝湯:清化膽熱,降氣和胃。(3)四逆散:疏肝理氣,健脾和胃。(4)旋覆代赭湯:開鬱化痰,降氣和胃。(5)香砂六君子湯:健脾補中,理氣化滯。需透過中醫師辨證論治,開立適合的藥物,切勿自行購買來路不明的藥物服用。
搭配針灸治療也可有效改善胃食道逆流的症狀。常用穴位有內關、足三里、中脘、脾俞、胃俞、曲池、合谷、太衝、關元、三陰交等。
除了藥物和針灸治療,飲食生活習慣的改變尤為重要。定時定量7分飽,避免暴飲暴食;睡前2小時勿進食,避免吃宵夜;進食後3小時內避免完全平躺,可墊枕頭讓床頭高15-20公分;避免刺激性食物如:高脂肪、辛辣、巧克力、咖啡、濃茶、菸酒等,以免胃酸過度分泌;適量運動、體重控制,加強消化功能,減輕腹壓;保持心情愉悅,避免胃食道逆流症狀反覆發生。
患者透過中藥治療並衛教其生活習慣改變,叮囑細嚼慢嚥,避免甜食、油炸、糯米類、柑橘類食物,加上適量運動放鬆心情,使腸胃恢復正常機能,胃食道逆流的症狀會改善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