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正新聞記者:蔡永源,蔡慧茹台南報導】嘉義縣水稻近日傳出飛蝨疫情,約0.3公頃稻田受害,並出現出現蝨燒倒伏現象。臺南區農業改良場呼籲農友加強田間巡視,適時防治,避免蟲害蔓延擴散,以減少損失,確保收成。
田間常見飛蝨類有褐飛蝨、白背飛蝨及斑飛蝨等。褐飛蝨成蟲及若蟲危害時,群集於稻叢基部刺吸稻株養液為食,被害株之基部常可見污濁之分泌物或由分泌物引起之煤煙病。在褐飛蝨族群密度低時,由稻株外表無從察覺異狀;族群密度再增加時,則可導致稻株黃化,影響稔實率。發生危害時,可致使稻株於短期內枯萎倒伏,稱之為「蝨燒」。飛蝨為遷飛性害蟲,於二期稻作栽培期間隨西南氣流引入,在環境條件合適下迅速繁殖,在水稻乳熟期至糊熟期間為害最嚴重。
田間如每叢水稻出現平均 5隻以上蟲體,應進行防治。藥劑處理應儘量噴佈在水稻植株莖部蟲體棲息處。農友可參考植物保護資訊系統(https://otserv2.tactri.gov.tw/PPM/)或於該場網站-農作物登記用藥(https://www.tndais.gov.tw/ws.php?id=382)查詢防治藥劑。非農藥栽培於害蟲低密度時可以苦楝油預防。若有防治上的問題可與該場研究人員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