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正新聞記者:蔡永源,蔡慧茹台南報導】安南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陳擇穎以糖尿病及肥胖領域為例,腸泌素藥物的演進已從早期的「一天2次注射」,到「每週施打1針」與「口服劑型」的問世,以及最新上市的「雙重腸泌素」;加上AI人工智慧使血糖和體重的追蹤與控制更為便利,不只患者的治療選擇變得更多元,成效也愈發顯著。
陳擇穎醫師進一步指出,腸泌素原是人體腸道分泌的激素,作用是調控血糖和抑制食慾,近幾年開發成為藥物後,為糖尿病及減重治療帶來劃時代的進展。他分享門診一位20多歲的年輕糖尿病患者,體重超過100公斤,即使已施打胰島素治療,但因無法控制食慾,糖化血色素始終未達理想目標,血糖波動也很大;然而,當患者開始使用口服腸泌素藥物後,糖化血色素降至6.5%、體重減少7公斤,即使吃得比以往少,也不會感到飢餓難耐,生活品質明顯提升。
除了新藥物外,新科技也改變了數十年來的血糖管理概念。陳擇穎醫師說明,與傳統指尖血糖檢測相比,皮下連續血糖監測儀不僅能持續監測血糖,幫助患者更了解飲食對血糖的影響,還可省去指尖採血的疼痛。
此外,藉由AI人工智慧的協助,甚至可以透過患者上傳的食物照片,輕鬆計算熱量、碳水化合物含量,獲得以前無法達到的即時幫助。陳擇穎醫師表示,新藥物與新科技的介入,無疑是糖尿病與減重領域不可避免的新趨勢,如何妥善運用以優化既往監測與控管流程,更是十分重要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