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正新聞記者:蔡永源,蔡慧茹台南報導】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資料,全球每日約有810名婦女死於可預防的懷孕與分娩相關併發症、約有6,700名新生兒死亡;而專業的醫療人員、環境的支援及跨團隊的醫療合作可以減少這些遺憾發生。今(112)年的病人安全週活動主題並訂為「孕產安全.你我共守」,針對妊娠、分娩和產後期間發生的潛在風險,進行辨識、預防及因應,共同維護孕產兒安全。
成大醫院承擔「急症、重症、難症、罕見疾病」之社會照護責任,長年以來一直是緊急醫療能力分級之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其中,婦產部為周產期緊急醫療網高危險妊娠責任醫院,服務的孕產婦以高危險妊娠居多,近5年高危險妊娠占了64~73%、緊急高危險妊娠占5~7%。臺南市的生產數多集中於診所,成大醫院每年生產數約占全臺南市總生產數的6%,因為本院新生兒照護品質佳,讓許多高危險妊娠孕婦選擇安排至成大醫院生產。
成大醫院對於緊急高危險妊娠孕產婦之迅速處置,具備卓越的能力,到院60分鐘內由婦產科專科醫師診治、能於夜間及假日處置緊急高危險妊娠孕產婦、能於夜間執行高危險妊娠孕產婦緊急分娩及剖腹產手術。多年來焚膏繼晷的努力,成為高危險妊娠孕產婦及新生兒(含早產兒)安定的靠山,並分享經驗予其他婦兒科醫療院所,共同學習成長,提升孕產兒照護品質。
10多年來,婦產部母體胎兒醫學科與小兒部新生兒科的醫護同仁每月定期召開周產期團隊會議,共同討論與學習高危險妊娠孕產婦及新生兒的醫療處置及照護流程,透過病人的追蹤,改善照顧的細節。最近4年來,新生兒科照顧超過700名出生體重小於2,500公克的早產兒。
新生兒加護病房及產房護理師通力合作,藉由改善新生兒處理台之加溫設備、事先溫熱生產包、改善生產後新生兒照護流程,有效降低早產兒出生後1小時內低體溫之發生率,獲得2017年國家醫療品質獎(NHQA)主題類主題改善菁英組佳作。
2017年成大醫院在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補助下成立南區母乳庫,肩負起守護南臺灣及東臺灣新生兒(含早產兒)之責任,「最愛是乳、珍如親母」並於2021年獲得財團法人生技醫療科技政策研究中心醫院社區服務組SNQ國家品質標章。
在「產後大出血轉診制度」上借鏡外傷科團隊的經驗,在收到外院轉診通知時,檢傷處即啟動PPH群呼包含婦產部、急診部、麻醉部、血庫、開刀房、影像醫學部及加護病房醫師或值班同仁至急診預備,以即時啟動跨團隊處理病人危急狀況,並由急診醫師維持病人生命徵象,以利婦產科醫師評估病因及安排後續治療決策。
生產風險常為突發性且病況棘手,加上個案數有限,若醫護人員對生產風險的認知不足、急救技術不熟練等,都可能造成個案預後不佳。未來將加強跨團隊生產風險擬真教案之建立及演練;同時再加入關於新生兒(含早產兒)醫療照護的執行策略及原則,可讓提升孕產兒安全執行得更臻完善。
在少子化、高齡化的現代,「維護孕產兒安全」是醫院更加重要的醫療品質及病人安全工作目標,以提高維護孕產兒安全。也希望讓大台南地區與南部的地區醫療院所和民眾,了解成大醫院在高危妊娠的運作,得以轉介與提升孕產婦與新生兒之安全。